yjm_9029 2024-09-12 325
当人生已达暮年
你是否还会追逐新的梦想?
96岁的钮薇娜阿姨有她自己的回答
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师从梁思成、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为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美国探亲期间坚持工作
七十多岁回国,叶落归根
来到泰康之家·燕园后
又在诗词中发现了学问之大
她对宋词产生浓厚兴趣并深入研究
义务讲授宋词鉴赏课
用类似 “建筑工程表格” 的方式图解宋词
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分享给其他长辈们
在泰康之家·燕园
钮奶奶又一次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下这个
“‘90后’事业批大女主”!
泰康居民金句 “到这来看看一谈,我说我有什么困难,我希望怎么样,我是健康的,我老头是有病的,这些问题燕园都给解决了。” “在泰康之家,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 “我们双方互相成就,燕园成就了我,我非常喜欢燕园!” ——钮薇娜 泰康之家·燕园居民
经历过战火纷飞和特殊时代的大风大浪 清华建筑系毕业,师从梁思成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为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1928年钮阿姨在南京出生,1934年钮阿姨随家人来到南口(现属北京市昌平区)。1937年,钮阿姨随母亲回到故乡吴江避难。此后,战火延烧至家乡,钮阿姨跟随家人搬到上海租界住了三年,后绕道香港、两广,沿贵州、四川北上,辗转来到兰州。 兰州给了钮阿姨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她去看曹禺的话剧,听京剧团唱戏,听中央大学来的学者讲文学——这是她一生中灿烂的金色年华。后来,钮阿姨进入了甘肃省立兰州女子中学勤奋读书。
1946年,钮阿姨考入从西南联合大学复员回来的清华大学。起初,钮阿姨选择了电机系,成了班里仅有的几个女生之一,电机系课业多,特别忙,到了大二,钮阿姨筋疲力尽,于是转到了建筑系。在建筑系,钮阿姨曾跟随梁思成先生学习建筑。
1950年,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有的学生搞宣传,有的学生去参军,钮阿姨去了门头沟的煤矿为工人排演街头剧。那年冬天,经系里同意,钮阿姨提前从清华大学毕业。
毕业后,钮阿姨被分配到隶属于政务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中南修建公司,参与中南海建筑的修建、改造工作。暑期实习期间,她曾在中南海的周末舞会上鼓起勇气,走到毛泽东主席面前鞠了个躬,邀请主席跳舞,主席竟然答应了,她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改革开放后,农村逐步取消集体公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了农村组,钮阿姨加入其中,负责考察农村的居住状况,指导个体农民盖房,同时配合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进行农村城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几年时间,她跑了大概不下100个县,见识了各式各样农村的民居。
20世纪80年代,钮薇娜在做村镇建筑研究时曾到松陵参加费孝通主持的小城镇研讨会,并到黎里镇调研民居,面对将被拆除的古镇,建研院历史所的同事尚廓做了一个保留古镇的改造方案,钮阿姨写了意见稿,一并交给了费孝通,由费孝通转交县委县政府,为黎里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作出了贡献。
那段时间,钮阿姨对不同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前景有了一些构思,在《建筑学报》《建筑师》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次参加学术会、评议会、研讨会,并承担了两项研究课题。1988年,完成研究课题后,钮阿姨便正式退休了。
70岁开始“做生物”,80岁写起回忆录 她的“开挂人生”从退休开始
退休后,钮阿姨决定出国探亲,期间却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工作的机会。
“二女儿当时在大学里的分子生物实验室念博士,实验室想找一个服务大家工作的人特别难,我去试了试,洗瓶子,消毒,勤勤恳恳,结果老板特别满意,就让我长期干了下去。”
在美国,钮阿姨白天朝九晚五地工作,晚上回家还挤出时间写作,一边记录在国外的见闻,一边回忆往事。
2004年,钮阿姨回到中国,继续推进写作和出版事宜。她将自己家族的故事记录在《错位——我和我家几代知识分子的故事》之中,将出国的见闻写进《青山夕照》,又把回国后陆续推出的博客汇编成《太湖儿女》。这三本书出版后,钮薇娜已经八十多岁。
那段时间,她的身体也开始不断出现各种状况,经常生病。后来,老伴儿得了脑梗,生活不能自理,保姆难找难用令钮阿姨头疼不已。偶然间,在熟人的介绍下,钮阿姨的女儿了解到泰康之家·燕园。
“走投无路”的钮阿姨跟随女儿来到燕园参观,“到这来看看一谈,我说我有什么困难,我希望怎么样,我是健康的,我老头是有病的,这些问题燕园都给解决了。”没有任何犹豫,钮阿姨决定就是这了!
2017年元旦,钮阿姨与老伴儿一同入住泰康之家·燕园。
“走投无路”遇燕园 90岁开始讲诗词,开启人生又一春 绽放出最美的“夕阳红”
昌平,是钮阿姨在父母的羽翼下度过愉快童年的地方,兜兜转转近一个世纪,她又回到了这里。但她没有想到的是,生命还将在这里抽出新芽,开出未曾见过的花。 有一天,钮阿姨在燕园看到一张课表,她报名参加了其中诗词鉴赏的课程,结果听着听着,就被吸引住了,“一个个老先生来讲赤壁赋这些内容,我一听着是非常起劲的,好几十年前上高中的时候念过,感觉到非常的生疏又亲切,所以我就挺起劲地听他们讲课。”
后来有位老师生病住院,讲课队伍青黄不接,钮阿姨被临时抓去代课,一点一点地钮阿姨就被拽进了讲课的队伍。她笑着说:“我这个人实在是有点胆大包天。”
“我觉得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自己的收获也不是很大”,钮阿姨认为,既然要讲宋词,就要系统地讲清楚。她备课极为认真,从晚唐五代开始,花了两年半才把宋词讲完。
建筑系出身的钮薇娜独创了一种图解宋词的办法,先写好宋朝三百多年的大事记,再把词人一一放进历史的脉络中,这种“建筑工程进度表”式的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长辈前来听她讲宋词。
她的讲义近10万字,厚厚一摞,密密麻麻的手书标注了每首词创作的历史背景,俨然一张张建筑工程“图纸”。
在备课过程中,燕园的文娱活动师成为了钮阿姨的“助教”,“他们手把手地教我怎么从网上找材料,并帮我打印得很漂亮。”从最开始的十几人到现在的上百人,钮阿姨的宋词鉴赏课已成为燕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疫情期间,钮阿姨更是化身网络主播,通过直播讲解宋词,钮阿姨的讲课视频受到燕园居民的喜爱,甚至“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讲课的同时,钮阿姨用两年半的时间将讲课稿的文本编辑整理,并反复增补修订。2022年,钮阿姨在燕园完成了又一本书籍《婉约豪放三百年》的出版,从晚唐五代起,按历史进程,将一个个词人放入时代背景下,把每一首词放回词人生活里。
在燕园,在宋词里,钮阿姨收获欢乐、收获知识、收获友谊,还收获了一批“铁杆粉丝”。燕园的长辈曾说:“她(钮薇娜)把宋朝的门打开了,我们就进来了,从诗词开始回望宋词,正是钮老师的学问所致。”
谈起来到燕园的生活,钮阿姨想到“逆生长”这个词儿。去健身房、去乐泰学院上课......这是她喜爱的事情;广交朋友,与朋友们交流,学习朋友们身上的优点,她更觉开心与充实。她说:“愿我们快快乐乐的在这儿,在燕园‘逆生长’。”
钮阿姨在燕园的经历,正是泰康之家·燕园持续践行“活力养老、文化养老、艺术养老、科技养老”理念的生动实践和具体缩影。
作为泰康保险集团在全国投入运营的首个大规模、全功能、国际标准旗舰养老社区,自2015年6月26日开业以来,泰康之家·燕园在做好高品质服务的同时,积极搭建“银发智慧”价值空间和平台,助力长辈们活出晚年精彩,享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价值感。
七十岁改行“做生物” 八十岁写起回忆录 九十岁开始读诗词 一脚踏进宋词 一讲便是七年 从建筑学到诗词文学 三尺讲台穿越时光岁月 钮阿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在泰康之家·燕园 还有很多长辈走上讲台“发光发热” 他们用手中的笔、用信念、用行动 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享老画卷 创造了新的人生价值!
泰康之家为什么会吸引如此多的老年人选择到此旅居生活?首先离不开其全国大规模的连锁化养老社区布局,为长辈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旅居目的地选择。如今,泰康之家已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布局了43个项目,22个城市24家社区实现开业运营。其中,苏州泰康之...
2025-04-01 26
最幸运的是,退休后能和姐姐携手入住燕园“抱团养老”让幸福生活无限续航提到入住燕园的原因,朱恺阿姨感慨:“从来没想过能来到北京养老,很幸运自己有一个好姐姐!自己的养老问题全靠姐姐帮忙解决。”朱恺阿姨的姐姐朱玲阿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是研...
2025-03-21 59
CCRC养老模式(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是一种为老年人提供全周期、多层次养老服务的综合型社区模式,旨在满足老年人在不同健康阶段的需求,使其无需频繁更换居住环境即可获得适宜...
2025-03-19 82
两会热议——“科技+养老”方兴未艾“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相关话题热度不减。其中,以养老机器人为代表的“智慧养老”更是成为不少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而不久前,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
2025-03-12 88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居家养老作为主流模式,其背后潜藏的隐形成本与挑战逐渐浮出水面。这些挑战不仅涉及经济负担,更关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安全风险及家庭关系的张力。一、隐形成本:经济与资源的双重挤压护理与医疗支出的不可控性居家养老表面上节省了机...
2025-03-05 144
从ICU重回泰康之家87岁长辈的抗“炎”之路--泰康之家·徽园/合肥泰康之家徽园康复医院--在医疗与康养深度融合的探索之路上每一个成功案例都是一座闪耀的里程碑照亮更多长辈的康复征程也给予无数身心受煎熬的家庭以希望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泰康之家...
2025-03-04 135